閱讀提示:城市公益性墓地,旨在解決低收入家庭葬不起問題。由政府投資建設,骨灰安葬方式以深埋、植樹(花壇、草坪)以及立體安葬等為主,墓碑臥置,不占或少占土地,按保本微利原則收費。2013年底,武漢首個城市公益性墓地立項批準,定點八疊山公墓,計劃于“十二五”期間建成。記者連日實地走訪發現,城市公益性墓地至今未建成。
公益性墓地仍未建成
15日,記者驅車前往位于東湖高新區的八疊山生命公園。在其服務大廳,銷售人員介紹,這里包含辛福山和八疊山兩個墓區,其地葬價格在19800元至8萬元不等。
當記者提出有無公益性墓區時,她回答說,有價格比較便宜的生態環保葬,并沒有整塊公益性墓區。她介紹,后山還有一座公墓,但不對外售賣。
記者來到后山墓區,在接待處,工作人員說,這里只針對周邊的村民遷墓,并非城市公益性公墓,不對外出售。
在八疊山生命公園官方網站上,記者找到八疊山城市公益公墓(生命公園)已獲得立項批準的新聞,上有武漢市發改委于2013年12月30日下發的關于城市公益性公墓項目批復文件,明確寫著項目建于八疊山山脈中部,總用地200畝,包括墓體78000座,服務管理用房、景觀建筑,園建工程和停車場,項目估算總投資1.1億元。
記者撥打網站提供的聯系電話,詢問公益公墓的建設情況,客服人員表示自己是2014年才在這里上班,沒有聽說過相關項目。
生態葬遇冷至公益墓地難推廣
為何建設了逾兩年的城市公益性墓地未見蹤影?武漢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上述項目確實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建成,但由于涉及土地性質變更,手續十分繁瑣,所以拖至現在。
除上述原因外,一業內人士透露,市民不太接受生態環保葬,是政府部門不愿推動這一項目的重要原因。該人士稱,公益性墓地要求安葬以深埋、植樹等生態葬形式為主,但生態環保葬不太為人們所接受,這也導致此前北京、重慶等城市公益性墓地集體遇冷。
記者在石門峰、扁擔山、九峰、孝恩園等公墓采訪發現,離中心城區較近的石門峰和扁擔山,地墓最低價已近5萬元,其他位于新城區的大型公墓最低地葬價格也多在3萬元以上,上述墓區均有從百元到萬元左右的樹葬、壁葬等多種環保節地的墓葬方式,但絕大多數家庭仍為親人選擇地葬。
扁擔山公墓的工作人員說,該墓區每年安葬2000多位逝者,9成以上選擇地葬。除非老人生前特別堅持,否則子女不會選擇生態葬,怕人“嚼舌頭”。石門峰陵園從2011年推出零元安葬,推行至今不足百人安葬,其中大部分是高知份子,與服務中低收入家庭為主的設想出入明顯。
專家:增加公益墓地吸引力
“我曾經在石門峰公墓見到過6988元和680元兩種生態樹葬,6988元的有個很小的碑面,680元的只是在一個大石頭上刻上了很多人的名字,而且不論價格多少,都是把很多人的骨灰放在一棵大松樹下,很不符合中國人一人一墓的傳統心理。”在石門峰陵園,市民李先生表示,即使是樹葬、花壇葬等生態形式,也應盡可能在設計方面考慮實際人情。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運清認為,公益性公墓是為城市低收入家庭安葬親人解決迫在眉睫的葬不起難題。政府部門需要逐步引導市民改變原有的喪葬觀念,比如可以建一些有小型碑的墓地,而不單單是骨灰墻,以此讓大家的殯葬消費觀逐漸過渡。同時效仿國外,對整個葬區進行藝術化設計,包括周圍花草樹木、藝術雕塑等的搭配,營造寧靜安詳的氛圍,增強公益性公墓的吸引力,才能真正推動這項惠民工程的實施。